行业要闻-8846威尼斯

手机网站

微信网站

8846威尼斯的版权所有  ©  北京国能赢创能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013号

 

行业要闻

《202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年鉴》正式发布

《202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年鉴》正式发布

2023-09-22
2023年9月22日,在2023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期间,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简称“装备中心”)牵头,联合行业权威专家、机构学者及重点企事业单位共同编制《202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年鉴》(简称《年鉴》)作为行业重要成果正式发布。发布期间,装备中心李国俊副处长,从《年鉴》的背景、主要内容、总结与展望等维度做了详细介绍。   李国俊处长介绍到,《年鉴》是我国第一本专注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实用性工具书,是经多位院士及行业权威专家指导,多渠道听取专家及企业意见,多轮评审,集合行业多方力量,历时一年完成全书编制。《年鉴》从管理、政策、研发、技术、产业、市场、应用等多维度展示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汇集行业发展各阶段的优秀产业成果及创新案例,引领行业持续发展。 2023《年鉴》邀请了100 行业权威专家、资深专业人士、代表性企业负责人围绕行业前沿技术及发展趋势等热点建言献策,共同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年鉴》伴随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走过14年,是集权威性、指导性、学术性、综合性于一体的官方资料,已成为行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信息数据载体与技术交流平台,为行业机构前瞻研究和企业制定战略规划提供了重要参考和有效借鉴。 《202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年鉴》主要内容 2023年《年鉴》由行业篇、政策篇、城市篇、单位篇、事记篇、标准篇、成果篇七个部分组成,主要围绕新能源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换电式电动汽车、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汽车、飞行汽车等前沿技术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梳理汇总,分析行业未来趋势,助力行业可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 行业篇:紧扣科技前沿技术,引领打造未来产业风向标 主要围绕新能源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换电式电动汽车、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汽车、飞行汽车等前沿技术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梳理汇总,分析行业未来趋势,助力行业可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 “飞行汽车技术”2023年首次入刊。 电动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长足进步,为电动飞行汽车的发展做好了技术和产业储备;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即电动飞行汽车的出现,使得高安全性和低噪音的城市空中交通成为可能。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正在进入关键时期,车规芯片在推动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上的作用更加凸现;以单车智能实现高度自动驾驶,完全自动驾驶的技术路线将逐步向车路云图网一起协同发展;智能化、情感化的座舱成为未来购车的关键因素;基于安全和能量密度优势,固态电池前沿技术目前已成为国内动力电池重要布局方向。   城市篇:展示重点区域产业布局详实数据 共梳理近50个重点地区新能源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智能网联汽车2022年区域政策、整体产业布局、推广应用、基础设施及重大项目建设等发展情况,透过分析了解区域发展数据,为政府制定决策及企业制定发展规划提供支撑。 对接京津冀区域、长三角区域、珠三角区域、大湾区重点地区主管部门,深入了解和准确把握政府及企业创新发展的需求,推动重点区域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助力区域产业协同创新。   单位篇:展示产业链上下游整车、关键零部件及科研院所布局情况 共收集140余家新能源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重点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经营、产能建设及技术研发能力进展、合资合作等发展情况。   成果篇:准确把握企业创新发展及市场需求 共收集了26篇新能源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创新技术和产品在行业中实际应用的典型案例,通过案例分析和剖析引导行业创新科学发展。 研究成果报告主要布局在电动化、芯片与智能、氢燃料电池、节能等领域。把握企业创新发展及市场需求,从成果简介、创新点及解决难点问题、国际水平对比分析、成果应用情况等维度深入阐述。   下一步工作 下一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年鉴》将不断提升内容质量,加强在研究报告成果产出、宣传推广及品牌建设等方面工作,期待更多企事业单位和专家学者的参与及支持,共同为汽车产业创新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万钢:对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的四点看法

万钢:对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的四点看法

2小时前
2024年3月16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4)高层论坛从四个方面分享了对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的看法。   一、创新驱动,持续扩大产业发展优势。   创新政策的举措是引领我国新能源汽车高质量持续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元素。2023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出台了相关政策,有关部门一起统筹推进关键技术创新、新兴市场开拓、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环境优化,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连续九年位居世界前列,新能源汽车在新车销量的总占比达到31.6%。从产业集中度看,排名前十的整车企业占到全国销量81%;从动力电池销量看,全球排名前十的企业中国动力电池企业稳据6席,市场份额达63.5%。经过20多年的努力,新能源汽车领域以持续的科技创新为引领,带动产业高质量转型升级,培育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成长,催生了高水平开放市场,形成了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这说明一个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长期培育和稳定政策的不断投入、支持,才能走到今天。   二、面向未来,下一步如何构建基础前沿研发新布局。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技术首先还是要研发高效、安全的新型车用动力电池体系,要加强全固态动力电池和新体系动力电池的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市场推广,推动动力电池的高比能、高安全、全气候、智能化的高效集成技术,加快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和资源再生利用循环体系的形成。   回顾自2015年进入市场以来,动力电池一直沿着两条线路在发展,第一是高比能的路线,三元电池在当年进入市场时是180瓦时/公斤,之后随着材料体系的不断进步,基础研究不断深入,逐步走到300瓦时/公斤。这些年又推动了固液混合电池,最高可以达到400瓦时/公斤。同时像磷酸铁锂这种高性价比性能的路线也得到快速发展。同时钠离子电池也在发展过程当中,当前全固态电池在能量密度、安全性、宽领域和高环境适应方面较传统的业态电池是具有明显优势的,能够更好支撑新能源汽车在全气候、全场景、高安全使用的需求,它是当前新一代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全固态电池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才能走上产业化。   第二个关键技术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底盘和电力电子架构。现在新能源汽车的结构正在发生变化,过去全承载式的车身正在向底盘和车身共同承载的形式发展。作为汽车研究的特点,首先要研究开发集成动力电池、驱动系统、行驶系统等一体化的新型底盘和相关的电力电子架构,作为关键技术还要推动车用芯片、自动线控转向、主动悬架等一系列适应于智能汽车发展的关键技术创新。要加快智能网联化操作系统的研发,打牢智能汽车车控系统的根基。同时轻量化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特别是在铝合金一体化制造的车身以及底盘架构方面都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开发,要达到高强度、轻量化和低碳化的底盘制造技术。   第三个关键技术,就是车、能、路、云融合的智能驾驶系统。车能互动,首先要鼓励私人充电桩使用绿电和波谷用电;第二,要支持公共充电站、换电站建设成为与电网互联的储能系统。2500万辆电动汽车实际上也是一个巨大的储能站,能够为电网平衡做出贡献;第三,需要通过v2g,也就是车辆和电网的融合来发挥充电平衡的作用。最近各地利用高速公路周边的边坡包括休息站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这对于今后充电装置包括制氢都会有很好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基础设施加快建设,运营生态日益完成。目前我国已经培养了最为完整的新能源汽车运营体系,建设了规模最大的充电、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智能化道路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在加快,正在加强构建上下游贯通、产学研结合的综合发展新态势。到2023年底充电桩和车辆比例已经达到1:2.4,也就是说有2.4辆车可以用一个充电桩。在智能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现在已经有17个国家级测试示范区,7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智能互联的汽车正在快速发展。    车、能、路、云还有一个关键是车路协同,建设智能道路的基础设施,比如5g通讯、智能道路、交通干制、高精地图等一系列基础设施。智能路口为自动驾驶提供了超越视野的认知能力,可以加速汽车智能化和网联化的技术落地。包括路边设施也可以及时感知崎岖的山路车辆的通行情况。   另外是车云互联,加强了交通场景的测试实验,建立了仿真测试模型,封闭式的交通场景以及开放式的试验区域,目的是形成一个由路侧感知、车辆感知和区域云共同形成的智能化交通体系,使智能交通、自动驾驶能够尽快上路。   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也在探索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威尼斯886699的解决方案,来破解自动驾驶当中的一些瓶颈制约。一方面通过车路云协同的数据实现从云到端的自动驾驶方案,它可以在基于大数据训练,通过ota使现有的智能驾驶汽车不断掌握新的智能驾驶技术。另外是通过深度学习的模型做到端到端的自动驾驶方案。所以要基于典型的工况来提高智能汽车交通博弈的问题。交通的形势是万变的,既要符合交通规则的驾驶,同时又要根据情况判断交通情况以达到安全自动驾驶的方式。也就是说生成式人工智能同样要深入自动驾驶的行驶过程当中。   在当前电动化、智能化、低碳化发展态势下,研发布局也在发生变化,从纯电动汽车、插电/增程式混合动力、燃料电池汽车方面看关键技术包括:1、高效、安全的新型车用动力电池体系;2、新能源汽车底盘和电力电子架构以及操作系统;3、推动具有我国特色的车、能、路、云相融合的智能驾驶体系。   三、示范先行,引领氢能低碳转型新方向。   我国商用车碳排放占道路、交通总量52%以上,电动汽车是降低长途重载和商用车排放的一个重要方式。目前我国燃料电池车累计推广量已经达到2.1万辆,示范运行覆盖城市、物流、运输、工程、港口、园区等多元化场景。现在燃料电池示范运行已跨越了十几个省,在城市群示范上起到了很好的效应。   正是在这种规模化示范下,氢能燃料电池关键核心技术加速突破、成本下降十分显著。燃料电池关键技术的研发、产业化推进,使燃料电池系统八大零部件基本实现了自主突破。经过多年运行,2023年燃料电池系统的成本相对于2020年之前的成本已从15000元/千瓦降到3000元/千瓦,降幅达到80%,电堆功率密度也提高一倍以上,从过去50千瓦/公斤提高到现在100千瓦。   因此,建议下一步在考虑当前遍布各地的城市群示范的基础上,可以连通构建一个氢能走廊,形成综合化、规模化的示范工程。现在在示范的过程当中也发现了一些利用高速公路、加油站周边的太阳能设施制氢的可能性,以及副产氢气管道运输的可能性,这些都提供了分两步走(的思路):1、连通以长途客车、重载货车、厢式物流等商用汽车为重点的跨区域高速公路综合示范线(是现有的车在高速公路上综合示范),以支撑氢能燃料电池汽车跨区域、规模化和中长途运营,来提高总体示范的运营效应;2、沿氢能高速布局加氢设施,因地适宜开展绿电制氢、副产氢利用,逐步形成“就地制备、就近输运和西氢东用的多样化氢能资源配置格局,逐步形成氢能走廊。当然这需要政策支持和监督管理。   四、开放合作,加快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   高水平开放合作和海外发展成效显著。开放合作方面,大众、宝马、特斯拉等企业已经深度融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体系,相继扩大了中国产能基地,开展研发合作,加大了对华投资。产业链内外资合作持续走深走实,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连接点。   海外发展方面,2023年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达到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出口量居世界第一,比亚迪、上汽、奇瑞等企业都持续拓展海外的本地化布局,实现海外的本地化生产。宁德时代等电池产业也成为众多国际知名企业的主要供应商,在布置海外电池的生产。   同样,全球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也为深化新能源汽车国际合作带来了很多机遇。面向碳中和的愿景,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近年来纷纷提出汽车产业的转型发展目标,带动本土企业争相发布了持续完善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持续增长。据了解,美、欧、日本的发展战略正在持续推进,发展战略目标没有变。    最后,万钢提出了展望和建议。要持续保持产业政策的稳定性和市场发展的可持续性,统筹推动电动化、智能化、低碳化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巩固和加强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和市场运营的创新引领作用。   一、加强创新引领。有必要研究部署新能源汽车新的重大专项,面向未来五到十年,前瞻布局新体系的动力系统、新结构的燃料电池和动力电池、智能驾驶操作系统和芯片等基础前沿的研究领域。与此同时,还要实行一批产业创新工程,重点推动全固态电池新型底盘结构和自动驾驶的系统核心技术发展。   二、推动融合发展。加强车能互动、车路协同、车云互联,推动智能网联、自动驾驶技术攻关和共享出行示范运营,完善法规标准建设,率先实现具有车能路云融合特色的自动驾驶上路运行。   三、深化低碳转型。围绕氢能与燃料电池在商用车领域的发展,连通氢能、高速路等,构建氢能通道,通过规模化、综合性示范工程,打造氢能和燃料电池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氢能交通发展的愿景。   四、加快开展合作。推进国内国际汽车产业界的紧密结合、相互促进,推动跨国产业的投资和商品贸易的结合,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循的环畅通和安全稳定。   来源:汽车央访  资料来源: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  
李强在北京调研时要求:以自动驾驶技术迭代升级助力汽车产业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

李强在北京调研时要求:以自动驾驶技术迭代升级助力汽车产业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

三天前
2024年3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北京调研。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两会明确的各项任务,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在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中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加快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李强首先来到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创新运营中心,察看云控基础平台系统、车路协同沙盘演示。李强充分肯定示范区探索创新成效,要求在标准制定、要素保障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以自动驾驶技术迭代升级助力汽车产业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李强随后来到百度公司亦庄办公区,了解大模型产品研发应用和国产化人工智能创新联合体建设情况。李强强调,要发挥我国应用场景丰富的优势,开放更多应用场景,加大制度供给,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营造更加宽松的环境。在北方华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李强听取公司集成电路装备研发及产业化情况介绍,走进车间、实验室察看先进工艺展示。李强对企业取得的创新成果表示赞许,勉励他们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加快先进制程装备研发,更好牵引全产业链协同创新。在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李强详细了解大模型前沿技术研发情况,察看人工智能威尼斯886699的产品展示。李强强调,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瞄准世界先进水平,集中优势资源,加强攻关协作,不断取得新突破。 调研中,李强召开座谈会,听取北京市新质生产力发展情况汇报和有关企业负责人发言。李强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要紧紧抓住创新这个“牛鼻子”,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创新,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遵循产业发展规律、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科学谋划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李强指出,人工智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要抓住算力、数据、算法等关键攻坚突破,多路径布局前沿技术,努力实现弯道超车、换道超车。要大力开展“人工智能 ”行动,统筹推进通用大模型和垂直大模型应用,引导更多行业领域开放应用场景,加强分类指导和典型示范,让人工智能更好赋能千行百业。要在守住安全底线的前提下,积极推行包容审慎监管,给予新技术足够的创新空间和必要的试错空间。李强希望北京市充分发挥优势,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走在前列,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2024年2月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2024年2月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2024-03-14
2024年2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50.6万辆和158.4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5.9%和19.9%。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6.4万辆和47.7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6%和9.2%。 一、2月汽车销量同比下降19.9% 2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50.6万辆和158.4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5.9%和19.9%。 1—2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91.9万辆和402.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1%和11.1%。 (一)2月乘用车销量同比下降19.4% 2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27.3万辆和133.3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5.8%和19.4%。 1—2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36万辆和345.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9%和10.6%。 (二)2月商用车销量同比下降22.5% 2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3.3万辆和25.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6.6%和22.5%。 1—2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56万辆和57.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和14.1%。 二、2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下降9.2% 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6.4万辆和47.7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6%和9.2%;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30.1%。 1—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5.2万辆和120.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8.2%和29.4%;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30%。 三、2月汽车出口同比增长14.7% 2月,汽车整车出口37.7万辆,同比增长14.7%。新能源汽车出口8.2万辆,同比下降5.9%。 1—2月,汽车整车出口82.2万辆,同比增长30.5%。新能源汽车出口18.2万辆,同比增长7.5%。  
同驭汽车与国芯科技达成战略合作,共绘汽车线控底盘技术国产化蓝图

同驭汽车与国芯科技达成战略合作,共绘汽车线控底盘技术国产化蓝图

2024-03-13
近日,苏州国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国芯科技”)与上海同驭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同驭汽车”)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在汽车线控底盘领域携手前行,打造卓越的汽车电子线控底盘控制器国产化威尼斯886699的解决方案。     汽车底盘控制技术主要包括制动(行车 驻车)、转向和悬架。线控技术(x by wire),是将驾驶员的操作动作经过传感器转变成电信号来实现控制,替代原传统机械系统或者液压系统传动,并由电信号直接控制执行机构以实现控制目的。线控底盘技术是智能化汽车的关键支撑技术之一,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发展,线控底盘技术的渗透率正在快速提升。从传统的机械液压式到电子与液压混合再到纯电子,从分立的制动、转向、驻车再到集成的域控制器,这一系列的变革都带来了芯片的快速迭代。 此次合作将充分发挥国芯科技在汽车电子芯片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特别是在mcu、驱动、信号链、传感器等领域的优势,以及同驭汽车在制动系统、转向系统、底盘域控制器等模组研发与量产方面的卓越能力。双方基于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精诚合作、共赢共荣的原则,携手并进,共同推动汽车线控底盘技术的国产化进程,合力为市场提供更为优质、高效的汽车线控底盘威尼斯886699的解决方案。 同驭汽车是一家专注智能线控底盘研发与产业化的高新企业,具备线控制动、转向等核心技术的研发与量产能力。其产品广泛应用于乘用车、商用车及无人驾驶领域。公司在上海和宜春设有研发生产基地,目前在线控电子液压制动系统ehb、电子驻车制动系统epb、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c、集成式电子液压制动系统iehb、线控转向系统sbw、电子转向助力系统eps、电子机械制动系统emb、集成式空气供给单元iasu、底盘域控制器cdcu等产品上给全国80多家客户120个车型进行对应配套,在智能底盘领域具有较强综合实力。 国芯科技作为国内汽车电子芯片领域的领先企业,目前已在汽车车身和网关控制芯片、动力总成控制芯片、域控制芯片、新能源电池管理芯片、车联网安全芯片、数模混合信号类芯片、主动降噪专用dsp芯片、安全气囊芯片、线控底盘、仪表、辅助驾驶芯片和智能传感芯片等12条产品线进行全面布局。中高端汽车电子mcu芯片已经批量应用于比亚迪、上汽、长安、奇瑞、吉利和东风等著名自主品牌汽车。公司陆续推出了多核高性能mcu ccfc3008pt和ccfc3007pt,并已经在多个领域获得主机厂选型和发动机厂定点选型,主要有一汽、比亚迪、广汽、奇瑞、长安及潍柴集团等;包括国际和国内的多家tier1厂商正在开发,目前各项开发工作进展顺利。在动力领域:一汽解放商用车开发院的动力总成项目中首次选用,该合作项目近期顺利通过一期验收,典型的还有xx汽车的电喷控制ecu,潍柴集团研究院和武汉智新的新能源电机驱动,奥易克斯的乘用车ecu等;在域控领域:典型的有埃泰克车身域控制器,某国际厂商的域控平台,某xx汽车研究院的位置域控制器等;底盘领域:典型的有同驭汽车的ehb、one-box,英创汇智的eps等。 根据合作协议,同驭汽车将在多个重点项目上优先使用国芯科技的多核高性能汽车电子mcu—ccfc3008pt,包括ehb国产化项目以及one-box国产化平台等,该芯片的功能、性能、可靠性均很好满足项目需求,保证了项目顺利推进。   图1:ccfc3007pt、ccfc3008pt芯片特点   未来,双方将继续加强沟通与协作,共同探索更多的合作机会,共同推动我国汽车线控底盘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为我国汽车产业的腾飞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创新突破年 我们一起拼丨新年开新局 检测工程事业部击响“胜战鼓”

创新突破年 我们一起拼丨新年开新局 检测工程事业部击响“胜战鼓”

2024-03-12
编者按: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随着新年开局的加力,中国汽研把创新突破摆在突出位置,乘高质量发展之势、集攻坚克难之智、汇团结奋斗之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实实在在的作为,以“拉满弓”的姿态,奋力夺取首季开门红。 因为热爱,我们坚守初心,蓄力谋发展; 因为担当,我们即召即战,腾龙谱新篇; 因为信念,我们追求卓越,实干共担当! “开”新局! 把握信仰之“舵”,我们坚守初心,砥砺前行 检测工程事业部完成事业部党委委员增补,确保党的领导机构有序运行。各党支部陆续开展主题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达到了咬耳扯袖、红脸出汗,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效果,进一步淬炼思想,锤炼党性。   事业部党员大会及各支部组织生活会 开展“党建 文化力”系列创新活动。举办“用光影,定格春节”新春摄影大赛,开展“新年关键词”、“春节年俗知多少”、“春节我在岗”等系列宣传,把年味拉满;发动全体员工参与录制“开工大吉”视频,迎新年,展风貌,鼓士气。      “党建 文化力”系列创新活动 高扬担当之“帆”,我们乘风驭海,踏浪而升 正月期间,检测工程事业部召开了“勇立潮头启新程,创新求变续华章”检测工程事业部2023年度总结暨表彰大会,营造出树标杆、学榜样的良好氛围,同时,各业务部门签署目标责任书,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有目标、讲责任、重担当,整装待发迎接新一年各项工作任务。       总结暨表彰大会 检测工程事业部持续关注荣誉体系建设,发布《专项奖管理办法》,激发员工干事创业热情;完善事业部青年专家队伍管理,正式启动青年专家目标考核,签订《青年专家目标责任书》,为科技创新保驾护航;启动第三届砺剑计划高潜项目,为事业部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合规运营稳步推进,构筑长效合规运营机制,规范经营管理,确保事业部持续健康发展。 “抢”新机! 抢抓开局之“机”,我们斗志昂扬,笃行不怠 检测工程事业部密集推动市场互访,深挖客户需求,与各企业展开深入交流,并达成多项能力共建项目,建立多维度纽带关系,持续拓展市场覆盖网络。此外,中国汽研与东风研发总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多维度纽带关系延续双方长期以来保持的合作关系,实现互利共赢、协同发展。    密集市场互访;战略合作 检测工程事业部多业务领域取得新突破。在主动安全出口认证业务领域,整车中心承担企业研发委托、摸底测试及过检测试超35项,与去年同期相比,呈现出显著的增长态势。环保与健康中心开拓多家健康指数23版规程首测,与吉利汽车集团初步签订24-26年五星健康车测评框架。部件与材料中心中标多家企业测试项目,与长安汽车签订千万级框架协议。      相关试验现场图片 检测工程事业部助力中国自主品牌开拓海外市场。 中国汽研与马来西亚道路交通安全研究院(miros)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汽车安全技术中心成为东南亚新车测评体系(asean ncap)的官方授权实验室。部件与材料中心代表公司赴德国,完成了中国汽研首次境外座椅舒适性测评业务,为未来境外测评业务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     中国汽研与miros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境外座椅舒适性测评 检测工程事业部积极打造行业平台,为汽车产业的变革及发展蓄势聚力。召开2024商用车驾乘及底盘技术发展论坛,吸引了全国各地整车、零部件企业专家以及高校学者等230 名嘉宾前来参会,测评体验活动依托驾乘联盟30余位专家威尼斯886699的技术支持,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客观、公正的购车建议,也为车企与消费者搭建了良好的沟通桥梁。       2024商用车驾乘及底盘技术发展论坛 “出”新绩! 筑牢创新之“魂”,我们开拓进取,勇担使命 拓宽资质赛道,推动公司国际化进程。在资质维护及拓展方面,中国汽研成功取得国际机动车检验委员会(cita)会员资格,持续为政府、行业和企业赋能增效。 中国汽研联合重庆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着手“移动源绿色低碳测评与控制重庆市重点实验室”的优化重组工作。历时一年的筹备,该重点实验室通过形式审查、专家评审、会议审定、公示等环节后最终顺利获批。 在标准化服务试点方面,主动承担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办公室下达的2022年度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重庆市汽车检测服务标准化试点》,并完成了一项试点标准外部立项工作。       事业部及外部专家技术研讨 检测工程事业部牵头的汽车工程学会团体标准“超高强钢板u型恒弯曲载荷氢致延迟断裂试验方法”,以及参与的“乘用车塑料前端模块技术要求”两项标准同时当选2023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度标准应用示范项目,后者进一步当选2023年国家工信部年度标准应用示范项目。       标准工作相关荣誉 检测工程事业部荣获多项行业科技奖项。“高精度虚拟台架仿真技术开发及其在商用车上的应用”项目获中国工业合作协会仿真技术产业分会仿真技术应用优秀案例奖;与凌云西南工业公司,重庆大学等机构合作的“超高强钢异形截面汽车安全件精密冷成形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创新成果二等奖。        仿真技术应用优秀案例奖   产学研合作优秀成果奖 力挥实干之“楫”,我们锤炼本领,追求卓越 持续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建设,优化质量考核,完善质量积分制度;积极谋划qc小组活动等群众性活动运行机制;制定《电子数据、定性定量专项提升方案》,助推产品质量影响力提升。 提升设备和安全管理质效,完善设备管理制度,建立设备资产专业管理队伍及定期沟通机制,在设备体系管理方面,启动“仪器设备量值溯源准确性提升工作”,为全年设备有效使用打下基础。 检测工程事业部整合资源,能力建设方面取得突破。风洞中心模型制作综合车间全面落成(e2、e3、e4厂房内),进一步强化风洞中心开发试验一站式服务体系,夯实中国汽研风洞技术服务行业领先地位。苏州阳澄半岛nvh试验室实现交接与运行,通过资源整合,扩大华东市场份额,释放本部试验室产能,深挖西南业务,形成“1 1>2”的效果。        五轴联动加工中心           苏州阳澄半岛nvh试验室 2024,检测工程事业部拿出舍我其谁的担当、扛起重于泰山的责任、跑出一马当先的速度,干出样子、干出精彩、干出千帆竞发、万山红遍的大丰盛况,奋战“开门红”、击响“胜战鼓”,以优异的成绩为中国汽研高质量发展开新局、谱新篇!  
汽车电动化的方向没有错

汽车电动化的方向没有错

2024-03-11
近来,国际国内都出现了一系列指向放缓汽车电动化进程的动态和舆论导向。主要有:美国政府放缓了对于汽车产品电动化转型的比例要求,欧洲也放缓了对于全面禁止内燃机的要求。一些国际大公司也放慢了全面转型电动化的步骤,某著名日本汽车企业家还断言,电动汽车只有30%的市场需求,全面电动化是不正确的。连马斯克也讲,今年电动车市场增长达不到预期。 国内电动汽车竞争日益激烈,大部分企业亏损经营,价格大战愈演愈烈。 于是国内有人质疑:全面电动化转型到底对不对?我们是不是被忽悠了,让我们走上了电动化的“羊肠小道”,人家又回头去走油车的“阳关大道”?中国汽车企业是不是在错误道路上越走越远? 对此笔者认为,虽然上列现象确实存在,但透过现象看本质,全面转型电动化的道路绝对没有错。  第一,推动汽车电动化转型有两大动力,一是社会需求,二是个人用车体验。社会需求是指电动化转型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可以缓解石油供应依赖,可以降低有害气体排放。个人用户体验主要是指用电成本明显低于用油成本,电动车动力性能好、开车爽,电动车日常维护成本低。目前,在普及初期,电动车还有购买成本偏高,充换电不够方便等不足方面。对比这两大因素,社会需求是政府应该考虑的事,而个人用车体验才是真正的市场推动力。在普及初期,个人用车体验的好处不明显,而不便之处却很明显。而且这些也不便之处,需要普及之后才能完全解决。所以各国政府对于汽车的电动化转型,都制定了鼓励措施,包括采取补贴、减税等措施,旨在解决普及初期的用户体验不足问题。这是电动化转型的第一阶段。待电动汽车发展到一定程度,成本明显下降,充换电基础设施初具规模,用户体验优点明显,电动化转型便进入市场推动为主的第二阶段。 中国目前已进入市场推动为主的第二阶段,而欧美日等市场还停留在政府推动为主的第一阶段。首先我们发挥了中国的体制优势,全社会共同推动电动化转型,我们建成了最强大的动力电池生产体系,动力电池价格进入平价区间。据国际能源署两年前研究,中国电动汽车仅比同等级传统能源汽车价格高10%,而世界其他地方则高40%。其次,中国还建设了全世界最强大的充换电网络,由于各地方政府都在全力发动,充换电基础设施还有望更快地发展。据春节到海南旅游的朋友讲,充换电已相当方便。海南的今天应该就是我们其他地方的明天。因此我们应该相信,电动化转型在世界其他地方遇到的困难,我们大多数已经逾越,中国的汽车电动化已进入市场推动为主的阶段,而且个人用车体验会越过越好,逐渐明显优于燃油车。因此,电动化趋势不会被逆转。在此,笔者还愿意做出一个大胆预测,在中国市场,在3~5年后电动汽车个人用车体验有明显优势时,会出现加速替代的“诺基亚时刻”。 第二,欧美日的电动化转型,确实难度比预想的大,进程适当放缓也是顺理成章。仔细分析他们的电动化进程,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他们原本有一个电动化进程的规划,后来发现与中国相比,进度太慢了,于是他们提出了更加激进的计划。新计划实施几年后,又发现难度很大,在中国市场看来貌似容易的事情,在欧美日做起来并不容易,于是现在又根据实际情况放慢了脚步。究其原因,主要是体制不同。我们有举国体制,而他们只能按照市场规律循序渐进。笔者在此也无意指责他们体制落后,应该是各有所长,各得其所。中国的举国体制产业转型进步快,而他们按市场规律程序循序渐进,成本更小。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我们的体制更适合我们的需求,所以我们既不要妄自尊大,也毋需妄自菲薄。 他们电动化转型的主要困难在两方面:一是没有建立强大的动力电池产业。结果是依赖进口,并且成本高,进而牵动电动汽车价格明显高于传统燃油车。二是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没有中国快。二者叠加,用户未见其利,先见其害,所以市场增长缓慢。有人说是因为中国补贴多,所以市场发展快。其实不是的。仔细对比,会发现他们的补贴额一点都不比我们少。 他们肯定已经发现了问题。除了动力电池有一定基础的日本和韩国以外,美国提出了削减通胀法案,欧盟提出了电池新法。目标都是一个,就是建立自己的动力电池产业。但是笔者认为,这两个方案都有一个大问题,就是排斥或者限制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参予。不利用中国强大的动力电池产业生态,会造成欧美动力电池产业建设速度慢、成本高的结果,最终影响整车的竞争力。属于杀敌三千自损一万,不合算的。因为中国有占世界1/3的汽车市场,中国已经建成了强大的动力电池产业。你不让我锦上添花,却失去了自己需要的雪中送炭。 最后多说一句,对于合成燃料(e-fuel),笔者并不看好。虽然它符合碳中和要求,可以继续用于内燃机,缓解碳中和过程的难度,但成本不会比传统石油燃料低,将来与普及后的电动汽车相比,个人用车体验会差很多,恐怕很难普及。 第三,如何看待中国汽车市场的“内卷”?这不是大家希望看到的结果,但也符合市场发展规律。 首先,大打价格战是产业大转型中几乎必然出现的现象。几年之内,传统油车失去了1/3市场,企业排名大幅度易位。打价格战可能死,不去激烈竞争肯定死,企业很难置身事外。 其次,绝大部分企业都是理性的。虽然不少企业生产电动车,按照完全成本口径算,处于亏损状态。但是绝大部分企业,生产电动汽车,是有“边际贡献”的。用大白话说,就是有毛利,越多卖车,越少亏损。企业家是不会因为政治表现,而真做亏损买卖的。举一个例子:2019年下半年,政府补贴减去了3/4,不少企业生产电动车是真正亏损,于是他们就削减了产量,结果是全国电动汽车产销量低于前一年。2020年以后,电池降价了,生产电动车又有了毛利,于是产销量大幅增长。 第四,希望政府对于电动汽车,作为阶段性领先的产业来管理和支持。 一是不希望政府用审批项目的办法,来控制产能,缓解竞争。对于弱小的产业,资源和生产要素不足的产业,政府采用审批项目的办法,集中资源,控制市场竞争,是有助于发展的。中国汽车产业当年也有这样的经验。但现在中国电动汽车已经发展很好,再采用项目审批的办法管理,弊大于利。至于地方政府超越市场规律的过度补贴和招商,中央政府当然应该规范之。 二是支持基础研究。由于我国长期经济比较落后,所以基础研究一直是各产业的短板,电动汽车也是如此。比如对于国际上比较看好的固态电池,就应该由政府设立专项研究,补上短板。 三是引导建立有利于创新发展的生态环境。包括强化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法规管理有利于新技术试验应用,国企管理包容技术创新上的失误。 四是支持中国汽车产业走出去。重点由汽车产品作为商品出口,转向在海外建厂生产。动力电池产业就更应该走出去,这既是我们贴近市场,引领技术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的大国担当,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贡献。 当然,汽车的电动化转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产品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充换电设施建设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各细分市场适合的补能模式尚需在市场发展中演进,废旧动力电池再利用和回收体系尚待建立,电动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融合发展还刚刚开始。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还需要政府和全国各行业的继续支持。    
一分钟下线3.3台,深圳强势问鼎“新能源汽车产量第一城”

一分钟下线3.3台,深圳强势问鼎“新能源汽车产量第一城”

2024-03-08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未来汽车产业发展方向,是我国汽车产业弯道超车的关键所在,更横跨了深圳重点打造的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2023年,加速打造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的深圳,新能源汽车产量达173万台,以绝对优势数量问鼎全国城市新能源汽车产量榜首。 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2024年要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深圳新能源产业基础雄厚,迈出发展新步伐。2023年,深圳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业产值增长85.3%,全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67.9%,新增新能源汽车充电桩16.1万个、累计28.7万个,建成投用超级快充站161座、车网互动站70座、综合能源补给站30座,以多重利好助力经济绿色低碳转型,不仅加冕“新能源汽车产量第一城”,更成为“新一代最美汽车城”。   闭环产业助力聚链成群   评估“汽车城”最核心的一个指标就是产量,年产173万台是什么概念呢?意味着一年内生产线24小时连轴转,每分钟也要下线3.3台车。 在过去2年,深圳一直游走在榜首之外,2021年,上海以63.2万辆的新能源汽车产量摘得桂冠,2022年,西安以101.55万辆的新能源汽车产量位居榜首。群雄逐鹿的重压之下,2021年产量仅29.95万辆的深圳,2022年跃升为87.47万辆,再到2023年以173万台强势完成反超,一年一个台阶,最终登顶全国第一。 产量“狂飙”的背后,离不开产业“推背”。“第一城”的名号,代表着城市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布局、创新能力、政策支持等产业基础方面的综合实力较量。 如果拆解一辆新能源汽车便可发现,电池、电机、电控“三电系统”在深圳都能找到对应的企业,很多都是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深圳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球1/8,集聚2.4万家新能源和数字能源企业,是名副其实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重镇。 深圳厚积薄发,加速布局新能源赛道,2023年,深圳搭建全国首个规模化“5g 车联网”应用示范区,比亚迪第6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华为问界m9首发日预订量超5.4万辆,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96万辆,新车电动化渗透率逾6成、居全球前列,全市从事储能相关经营业务的企业超7000家,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和万亿级世界一流新型储能产业中心加速呈现。   绿色经济“含深量”显著提升   春天里的深圳,到处花团锦簇、绿意盎然。“绿色”的景致更来自大街小巷的车辆——悬挂着绿色车牌的新能源汽车环保、智能,与城市一同成为风景的一部分。 在坪山,文远知行无人驾驶环卫车“上岗”,可实现自动避障、自动识别红绿灯、自动清扫对冲等,平均可节省57%的环卫人力。在南山后海片区,百度“萝卜快跑”汽车自动行驶期间,既能识别红绿灯,也能识别避让横穿马路的行人,处理各种路况。 环境优,产业兴。在加码“新一代最美汽车城”中,深圳诚意满满。出台系列发展措施。2023年,深圳出台《深圳市加快打造“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推进新能源汽车全生命周期绿色化发展,打造“绿色制造 低碳应用”发展模式。全国首部智能网联汽车法规《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在深施行,推动深圳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聚发展。 在“深圳蓝”“深圳绿”成为深圳城市名片的当下,深圳抓住绿色经济风口,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和储能产业,始终坚持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市发展的各领域、全过程,在新能源这条“绿”海赛道上,深圳前景广阔,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再添靓丽“底色”。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尽管深圳加冕“新能源汽车产量第一城”,但上海、西安等地同样拥有雄厚的制造实力,除此之外,重庆、成都、广州、武汉等地都积极抢抓新能源汽车产业风口,出台一系列产业政策支持、鼓励、引导新能源汽车及其供应链行业的健康发展,大力兴建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深圳必须继续保持强劲的上升势头,才能稳住竞争优势,否则“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祝贺上海剑平动平衡机制造有限公司荣获“上海品牌”认证证书

祝贺上海剑平动平衡机制造有限公司荣获“上海品牌”认证证书

2024-03-07
近日,上海剑平动平衡机制造有限公司凭借其卓越的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成功荣获“上海品牌”认证证书。这不仅证明了剑平在动平衡机领域的领先地位,也体现了剑平对于产品质量的严格把控和对于技术创新的不懈追求。   “上海品牌”认证定位于高品质产品和服务品牌的自愿性评价认证,按照“市场主导、社会参与、标准引领、国际认可”的市场化运行机制,助力打造符合品牌标杆,支撑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和“上海标准”建设,构筑代表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高品质品牌集群。   2018年6月,上海振华重工,光明乳业,老凤祥,上海红双喜,立邦涂料等53家企业,获得上海品牌”首批认证。据“上海品牌国际认证联盟”2023年10月,威尼斯886699官网数据显示,共有172家企业通过认证。   剑平的生产实力与研发能力、威尼斯886699的售后服务等得到评审专家的高度肯定。此次认证模式采用通用要求评价、型式试验、初次工厂检查以及获证后监督相结合的方式,确保了认证过程的全面性和公正性。这种认证模式不仅考验了企业的产品质量,还对企业的生产能力、研发实力以及威尼斯886699的售后服务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评估。   这一荣誉的获得,不仅是对剑平过去努力的肯定,更是对其未来发展的鼓励。剑平表示,将继续秉承“精益求精、用户至上”的理念,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动平衡机产品。同时,剑平期待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创新和突破,为动平衡机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于剑平 上海剑平动平衡机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动平衡机仪器设备研发、设计、制造、销售、检测等服务为一体的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公司掌握了通用及全自动平衡机的核心技术,并获得多项发明专利证书以及计算机软件著作证书,是国内首家通过中国合格评定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的动平衡机制造企业。 产品深受广大客户的欢迎和信赖,产品不仅在国内深受好评,并远销于欧美、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孟加拉等国,客户已达一万多家,并在国内外多个地点设有办事处、代理机构。 质量是我们的基石,信誉是我们的宗旨,客户满意是我们的追求。再次热忱地欢迎国内外新老朋友来函,莅临洽谈和指导。  
新能源车与电网互动提速

新能源车与电网互动提速

2024-03-07
新能源汽车与电网的联系日益紧密。南方电网调峰调频(广东)储能科技有限公司与蔚来能源投资(湖北)有限公司日前签署协议,双方将选择合适场所共同建设换电站,并将充换电站、储能站、可调负荷等聚合资源接入虚拟电厂平台,推动换电站作为分布式储能在虚拟电厂项目上的应用。双方还将在电池回收和梯次利用等领域展开全面合作,提升资产运营效率和效益。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普及程度越来越高,保有量持续增加。乘联会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零售773.6万辆,同比增长36.2%。快速增长的新能源汽车,将给能源转型带来深远影响。 一方面,大量充换电设施建设给配电网接入能力带来了较大挑战,不仅占用了配电的可用容量,还使居民用电负荷增加,导致电网局部过载。另一方面,每一辆电动汽车其实都是一个大型“充电宝”,对电网来说又是重要的可控负荷和灵活性调节资源。 如果能通过充换电设施将新能源汽车与供电网络相连,构建新能源汽车与供电网络的信息流、能量流双向互动体系,合理引导电动汽车在用电低谷充电,在用电高峰放电,并进一步与新能源发电特性匹配,便可有效发挥动力电池作为可控负荷或移动储能的灵活性调节能力,为新型电力系统高效经济运行提供重要支撑。 目前,我国在充电峰谷分时电价制定推广、车网互动资源聚合参与辅助服务和需求响应试点验证,以及双向充放电技术可行性验证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副司长吴冰透露,“面对下一阶段大规模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的需求还存在诸多制约。比如,车网互动技术体系和应用方案尚不成熟,关键技术标准尚不完善,充电峰谷分时电价覆盖不全,充换电设施互动水平不高,等等”。 2024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4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的实施意见》,提出大力培育车网融合互动新型产业生态,到2030年车网互动实现规模化应用,力争为电力系统提供千万千瓦级的双向灵活性调节能力。车网互动规模化破局,亟待找到主力应用场景。 车网互动主要包括智能有序充电、双向充放电等形式,可参与削峰填谷、虚拟电厂、聚合交易等应用场景。相比零散分布的电动汽车,单体电能量大、分布固定的换电设施更利于电网集中调度,成为推广车网互动的突破口。蔚来高级副总裁沈斐介绍,蔚来换电站作为国内首个智能微电网型分布式换电设施,可通过换电订单预测、实时评估充电负荷可调节范围,高效参与电网调节。此前,蔚来已通过多个试点落地项目,联动各地电网公司、能源发电企业,实现虚拟电厂在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应用。 记者了解到,蔚来换电站具备的调峰调频能力已在国内多个地区得到验证。截至2024年2月底,蔚来已组织换电站587座、充电桩超过2.7万根,参与14个省市的需求侧响应以及调峰辅助服务,总调峰容量约30万千瓦。 据悉,通过“量子加密”、5g专用切片等技术,蔚来换电站还具备秒级响应虚拟电厂调控指令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蔚来能源与南网储能牵手,可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等灵活性资源的可调节能力,通过虚拟电厂更高效地参与电力市场。未来,双方还将继续探索车网互动标准,让更多新能源汽车接入电网获取收益,共同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此次合作也推动换电模式进入虚拟电厂这一广阔市场。对于车网互动的市场空间,沈斐认为,电动汽车在虚拟电厂方面具备非常可观的潜在应用价值。据华安证券预测,我国虚拟电厂潜在容量市场空间将在2025年达到784亿元,在2030年达到1729亿元。 在南网储能科技公司总经理董超看来,本次合作将推动换电站作为分布式储能参与虚拟电厂业务,为电网提供灵活、智能的调峰调频、需求侧响应服务,更好推动新能源汽车和电网融合互动。  
国资委将对一汽 东风 长安进行新能源汽车业务单独考核

国资委将对一汽 东风 长安进行新能源汽车业务单独考核

2024-03-06
2024年3月5日,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集中采访活动上表示,将调整政策,对三家汽车央企进行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单独考核。目前,国资委直接监管的汽车央企包括一汽集团、东风集团与长安集团。       张玉卓指出,从国资监管来讲,主要是要激励企业大胆创新,破除一些影响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当前国有汽车企业在新能源汽车业务上发展还不够快,有必要进行针对性考核。   “我们注意到,汽车行业全世界都是这样子,在燃油车还很有优势的情况下,企业布局新能源汽车初期投入比较大,如果考核当期利润,不利于全速推进。”   张玉卓表示,出台对三家汽车央企进行新能源汽车业务单独考核的政策就是要破除这一障碍,主要考核这些汽车公司的技术、市场占有率以及未来的发展。   张玉卓还指出,今年前两个月形势持续向好,央企的汽车销售量增长15%。“对做好今年国资国企的工作,我们是充满信心的。”   2024年前两月,中国一汽整车销量再攀新高,累计达44.8万辆,同比增长17.7%。与此同时,一汽在海外销量保持强劲增长势头,新年首月同比增长186%。   当前,一汽正加快新能源布局。从长远来看,红旗品牌计划到2028年累计推出11款纯电动车型和11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奔腾则计划未来三年打造7款新能源车型。   另一汽车央企东风集团在新能源汽车业务发展上风头正劲,威尼斯886699的旗下品牌岚图今年1至2月累计销量1.02万辆,同比增长285%。近期,东风岚图还推动深化产品项目关键决策机制,明确项目目标、责权利及奖惩机制,有望进一步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高效管理。   与东风集团类似,长安汽车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也在高速增长中,其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今年前两月的累计销量达到7.5万辆,同比增长超54%。去年,长安汽车销量超255万辆,今年将冲刺280万辆年销目标。  
全国政协委员李书福2024两会提案——关于进一步支持汽车运动、促进汽车后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全国政协委员李书福2024两会提案——关于进一步支持汽车运动、促进汽车后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2024-03-05
当前背景: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突破3000万辆,其中新能源车产销突破900万辆,占比超过30%。我国汽车产销总量连续15年稳居全球第一。今年1月份,公安部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我国的汽车保有量达3.36亿辆,汽车驾驶人达4.86亿人,位居世界第一。与此同时,中国汽车运动也迎来飞速发展,根据中国汽车运动联合会相关报告,国内取得国际认证的赛道数量跻身世界前三,每年举办包括f1方程式世界锦标赛等在内的大型赛事活动超过百场。随着周冠宇成为f1第一位中国车手,更多的年轻人投身汽车运动,带动了汽车后消费市场的蓬勃发展。 根据发达国家汽车工业发展经验,居民日常用车、汽车爱好者改装、汽车运动是汽车市场消费的三个重要领域,分别位于金字塔的塔基、塔腰和塔尖。汽车运动是汽车改装的最高级阶段,是汽车工业发展的极限呈现。作为特殊的体育项目,汽车运动不仅能够大幅提升城市形象和活力,拉动体育消费,而且能够带动包括汽车科技研发、汽车改装和销售、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汽车旅行、会展广告和酒店住宿等相关行业发展。 英国汽车运动协会年报显示,英国汽车运动产业年产值已超过60亿英镑,f1世界锦标赛有7支车队总部位于英国。法国国家体育部专门拨付资金设立赛车运动学院,支持青少年参与卡丁车和方程式等赛车运动,除车手外,还培养包括技师、工程师和运营管理人才等。日本本田和丰田两大汽车厂商都建有国际标准赛道。     近年来,国务院等相关部委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推动汽车运动和汽车市场消费发展: 《“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指出要制定相关项目发展规划,重点发展汽车等户外运动产业。 《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计划》)中明确指出通过普及推广汽车等户外运动项目,建设完善相关设施,拓展体育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促进体旅融合。 2023年10月,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汽车后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要构建多层次汽车赛事格局,支持开展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型赛事活动。 过去三年,国内新建赛道数量持续增加,“体育 旅游”融合发展,汽车(房车)露营和新能源汽车等各类赛事活动不断涌现,受到国际汽车联合会广泛关注。伴随北京冬奥会、成都大运会和杭州亚运会等大型体育赛事的持续火爆,体育健身已成为新风尚,为汽车运动的发展和体育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动力。 尽管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但我国汽车运动的发展基础仍较为薄弱,赛道设施、参与人群和产业规模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根据中国汽车摩托车运动联合会2023年度报告,国际国内认证注册的场地(包含卡丁车)超过20条,其中超过80%由社会力量投资兴建。但由于相关政策配套不到位,限制了我国汽车运动产业的发展。比如,赛车场项目被列入限制用地项目目录,同时明确规定汽车的比赛场、训练场和练习场不得享受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相关优惠政策。此外,汽车运动还面临包括赛事引进成本高昂、汽车厂商参与度低和人才培养不足等问题。   综上,为推动相关政策落地实施,进一步支持汽车运动发展,促进汽车后市场高质量发展,建议如下: 1、修订或完善相关政策。 将符合国际国内相关标准的赛车场(包括国际汽联认证的用于竞赛的卡丁车场)项目列入自然资源部支持性供地目录,明确赛车场项目的土地供应标准、建设要求、使用期限等相关事宜。 2、赛车场及相关配套设施按照体育场馆可享受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政策。 3、出台相关实施细则,促进《规划》、《计划》和《意见》的有效落实。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大事记简报(2024年02期)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大事记简报(2024年02期)

2024-03-04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大事记简报(2024年02期)
2024越野能力标准测试验证黑河之旅圆满结束

2024越野能力标准测试验证黑河之旅圆满结束

2024-03-04
2024年2月25日-2月28日,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越野车分会主办,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红河谷汽车测试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2024年越野能力标准测试验证黑河之旅研讨活动在黑龙江红河谷小乌斯力试验场成功举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首席技术专家于光、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越野车分会秘书长王媛、中国汽研整车中心副主任龙军、黑龙江红河谷董事长陶涛、总经理赵鑫宏、技术总监邓勇军等相关领导及企业代表出席。北汽越野车、长城坦克、长安凯程、上汽大通、江西五十铃等车企深度参与了标准测试活动。        越野是汽车使用的典型场景之一,汽车用户越野场景呈现多样性,包含冰雪、山地、雨林、沙漠等。前期,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越野车分会指导下,中国汽研协同相关单位牵头起草了《车辆越野能力分级与评价体系》团体标准,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本次冰雪场景下的越野车型评价规程,此次越野能力标准测试验证以“越野性能 冰雪挑战”为主题,旨在从用户视角出发,聚焦用户使用场景,为行业、车企搭建越野标准测评技术交流平台。本次标准测试验证工作由中国汽研专业评测团队及主观评价专家完成,包含客观评价、配置评价、主观评价三个维度。其中客观评价包括动力性能、舒适性、通过性、机动性能、安全性,加入了冰雪坡道、雪地交叉轴、冰雪垂直墙、冰雪壕沟、驼峰路等项目,配置评价通过技术特色来验证,主观评价由静态及动态穿越评价构成。       后续,中国汽研整车中心将结合本次测试验证活动,加强消费者调研,进一步丰富越野能力评价体系,为企业产品规划、研发技术升级助力,为用户选择越野车产品提供有效指导。      
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政策简报(2024年2月)

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政策简报(2024年2月)

2024-03-01
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政策简报(2024年2月)
网站地图